10月10日,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的博士候选人德弗里斯(Alex de Vries)发表在《焦耳》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每年最终消耗的能源与荷兰、瑞典等国家一样大,甚至更多,可能会破坏全球减少碳排放的努力。作者表示,基于AI技术的发展速度,这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
研究公司SemiAnalysis表示,OpenAI公司需要3617台英伟达的HGX A100服务器,总共28936个图形处理单元(GPU)来支持ChatGPT,这意味着每天的能源需求就要达到564兆瓦时,这要比训练阶段的能源需求高得多。
10月13日,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的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新的纳米电子设备,可以用最节能的方式执行精确的机器学习分类任务。该设备使用的能量比现有技术少100倍,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并实时执行AI任务,而无需将数据发送到云端进行分析。据称,该设备的面积小,功耗极低,并且没有接收分析的滞后时间,非常适合直接集成到可穿戴电子产品(如智能手表和健身追踪器)中,用于实时数据处理和近乎即时的诊断。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电子学》杂志上。
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Kate Crawford教授评价道,“所以我们真正看到的是21世纪一个巨大的采掘业。”而新型纳米电子设备的出现可能会为人工智能的能源消耗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创新的技术和设备有望在未来减轻人工智能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评论列表 (条)